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,平沙莽莽黃入天。在甘肅最西北端的荒漠戈壁上,駐扎著一支來自新城開集團的建設隊伍——馬橋房建一標,他們始終堅持“扎根戈壁、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、甘當路石”的八棵樹精神,挑戰最艱苦的環境,保持領先態勢,以高質量的工作要求在G215線馬鬃山至橋灣一線建設中唱響了一曲有擔當、有作為、攻堅克難、青春建功之歌。
該項目位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音凹峽村,自玉門市向北100多公里,沿途除了風力發電廠,就是茫茫戈壁灘。這里是甘肅最西北端,方圓數百里全是戈壁灘、鹽堿地,人煙罕至,氣候寒冷,終日大風狂刮,手機沒有信號。自正月初九項目一行人員來到這里,被風沙吹了數月,他們一個個臉色黝黑略顯風塵,但那一雙雙明亮眸子依舊閃著灼灼的光,一瞥一瞬間盡露堅毅和執著,他們把夢想撒向這里,把創建品質工程作為最終目標。
按下快進鍵,跑出加速度。項目工期緊、任務重、施工難度大,獨特的地理特性和惡劣的自然環境給工程建設帶來了很大困難。自開始施工以來,風沙和嚴寒始終不離不棄地作伴,風和日麗的日子在項目部人員眼中漸漸成為一種久違和奢望。但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,項目各項工作從未落后一步。項目開工前,項目部提前進入現場,進行前期調查策劃,開工以來,更是上下齊心、精心組織、多措并舉,迅速掀起大干熱潮,為了增強項目人員凝聚力,充分發揮青年職工的模范帶頭作用,項目部創建了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的青年突擊隊,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8歲。為了確保項目工期、質量,他們克服重重困難,加大施工投入,合理組織安排,主動創造條件大干苦干,項目職工無怨無悔放棄休假,夜以繼日鏖戰,掀起全員參與、全員突擊,爭創一流的施工熱潮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,短短70天就完成了音凹峽收費站綜合樓主體工程,5月28日音凹峽收費站綜合樓順利封頂,各項施工節點任務超預期完成,在全線一度領先,受到了七瓜馬橋項目辦的嘉獎,在“比學趕超”中捷足先登,駛入引領建設快車道。

△觀摩現場

△觀摩材料展示間
強管理夯基礎,抓品質樹標桿。項目部自進場以來,認真貫徹落實七瓜馬橋項目辦各項部署,嚴格按照新城開集團“提質增效”相關要求,建立了一整套可落地、規范化的施工標準,不斷夯實項目管控基礎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,全面推行工程“樣板制”和“首件認可制”,發揮樣板示范效應,推進標準化施工,提高施工質量,以精益求精的“工匠”精神,追求設計與施工的完美結合。5月28日,七瓜馬橋項目辦組織全線參建單位在馬橋房建一標召開“提質增效,示范引領”現場觀摩會,對項目部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,項目部以優質的工程質量,為項目全線樹立了“示范引領”標桿。

△馬橋房建一標項目負責人張建偉代表房建一標項目作經驗交流
科技引領作支撐,助力生產顯成效。為了提升公司創新、創造、創效能力,進一步貫徹新城開集團創新發展、智慧建造、綠色施工理念,項目部以推廣應用“四新技術”和開展自主創新為抓手,成立了科技創新攻關小組,在項目開工前進行詳盡前期策劃,對原有地形地貌進行傾斜攝影測設,同時建立了本項目BIM模型,利用BIM模型解決了施工圖的差漏空缺。為了提升項目施工質量和效率,降低安全風險,施工中大力推廣使用鋼板防護網、混凝土振搗覆膜一體機等“四新技術”,技術人員積極主動聯系進駐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,并結合項目實際,開展《對于常用建筑材料在西北寒旱地區的使用情況觀測和數值分析》課題研究,目前技術人員已申請《一種寒旱地區防風抑塵通透式圍墻》《一種鹽堿地水凈化處理裝置》等實用發明專利4項。通過一系列的科技創新舉措,項目質量、進度、安全、文明施工、成本等管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下一步,馬橋房建一標將再接再厲,持續強化管理,嚴格過程管控,鞏固質量成果,以質量保進度,以進度促效益,在七瓜馬橋項目建設進程中持續奮斗、再立新功、再創佳績,當好七瓜馬橋房建工程建設的先行。